【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典故】“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的《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句词蕴含着深刻的历史背景与情感寄托,是辛弃疾借古讽今、抒发忧国情怀的重要表达。
一、典故来源与含义
“佛狸祠”指的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的小名“佛狸”,他在南侵时曾驻扎在瓜步山(今江苏六合),后人建庙祭祀他。而“神鸦社鼓”则是指当时百姓在佛狸祠前祭拜时的场景,有乌鸦啄食祭品,鼓声阵阵,象征着对历史人物的崇拜和现实的沉寂。
辛弃疾借此典故,表达了对南宋朝廷偏安一隅、不思进取的不满,同时也流露出对英雄人物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二、历史背景简述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
作者 | 辛弃疾(南宋著名词人) |
时代 | 南宋时期(12世纪) |
背景 | 北方金国入侵,南宋偏安江南,主战派与主和派斗争激烈 |
典故出处 | 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佛狸)曾驻兵瓜步,后人建祠祭祀 |
词意 | 借古讽今,感慨时局,表达收复中原的愿望 |
三、词句解析
“佛狸祠下神鸦社鼓”一句,表面上写的是佛狸祠前的热闹景象,实则暗含讽刺之意。辛弃疾指出,即使是像佛狸这样的侵略者,也被人供奉,而像孙权、刘裕这样真正为国效力的英雄却被遗忘。这种对比,突出了他对当权者无能的失望和对民族英雄的敬仰。
四、文学价值与影响
- 历史与现实的结合:通过历史事件反映现实问题,增强了作品的思想深度。
- 情感真挚:词中充满忧国忧民之情,体现了辛弃疾作为爱国者的赤子之心。
- 语言凝练:用词简练却意蕴深远,展现了宋代文人的高超艺术造诣。
五、总结
“佛狸祠下神鸦社鼓”不仅是辛弃疾词作中的经典句子,更是中国古典文学中借古讽今的典范。它承载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反映了南宋时期的民族情绪与士大夫的家国情怀。通过这一典故,我们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辛弃疾的创作意图,也能感受到那个时代知识分子的精神风貌。
原文佛狸祠下神鸦社鼓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