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那堪读音】“更那堪”是古诗词中常见的一句表达,出自宋代词人辛弃疾的《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其中“更那堪”意为“更何况”,常用于表达一种更深的哀愁或无奈。本文将对“更那堪”的读音、含义及用法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清晰展示。
一、
“更那堪”是一个典型的文言短语,其中“更”表示“更加”或“何况”,“那”在此处为“怎”的意思,“堪”则有“忍受”、“经得起”的含义。合起来,“更那堪”可理解为“更怎么忍受”或“更何以承受”,常用于抒发强烈的情感,如忧愁、悲痛或感慨。
在现代汉语中,“更那堪”虽不常用,但在文学作品、诗歌赏析或古文学习中仍具有重要意义。其读音为:
- 更(gèng)
- 那(nǎ)
- 堪(kān)
需要注意的是,“那”在这里读作第三声(nǎ),而非第四声(nà)。这是由于“那”在文言文中常作为疑问代词使用,与现代口语中的“那”有所不同。
二、表格展示
词语 | 拼音 | 注音 | 含义 | 用法说明 |
更 | gèng | ㄍㄥˋ | 更加、何况 | 表示递进或强调 |
那 | nǎ | ㄋㄚˇ | 怎么、如何 | 文言中作疑问代词 |
堪 | kān | ㄎㄢ | 忍受、经得起 | 表示承受能力 |
更那堪 | gèng nǎ kān | ㄍㄥˋ ㄋㄚˇ ㄎㄢ | 更怎么忍受 | 常用于诗词中表达情感 |
三、延伸说明
“更那堪”多用于表达内心深处的痛苦或无法承受的现实。例如: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此句表达了作者在秋天独自登高时的孤寂与无奈,情感深沉,语言凝练。
在日常生活中,虽然“更那堪”较少被使用,但在写作、朗诵或研究古典文学时,了解其读音和意义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
结语:
“更那堪”虽为古语,但其读音与含义清晰明确。掌握其正确发音和用法,有助于提升对古诗词的理解力与鉴赏力。希望本文能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一文言短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