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鸡文言文翻译】《攘鸡》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下》的一篇短文,内容简短但寓意深刻。文章通过一个关于偷鸡人的对话,表达了对行为不当者的批评与劝诫,同时也反映了儒家思想中“知错就改”的理念。
一、原文回顾
> 孟子曰:“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曰:‘请损之,月攘一鸡,以待来年,而后已。’”
二、翻译解析
原文 | 翻译 |
孟子曰 | 孟子说 |
今有人日攘邻之鸡者 | 现在有一个人每天偷邻居的鸡 |
或告之曰 | 有人告诉他说 |
是非君子之道 | 这不是君子的做法 |
曰 | 他说 |
请损之 | 请减少一些 |
月攘一鸡 | 每月偷一只鸡 |
以待来年 | 等到明年 |
而后已 | 然后才停止 |
三、
《攘鸡》讲述的是一个偷鸡人被指出错误后,却只愿意逐步减少偷鸡次数,而不是立刻改正的行为。孟子借此讽刺那些明知错误却不肯立即改正的人,强调“知错就改”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原则。
这篇文章虽然短小,但语言精炼,寓意深远,体现了孟子对人性与道德的深刻思考。它提醒人们,面对错误时不应拖延,而应立即纠正,否则就会陷入更深的过失之中。
四、表格总结
项目 | 内容 |
文章出处 | 《孟子·滕文公下》 |
核心思想 | 知错就改,不拖延 |
主要人物 | 孟子、偷鸡人 |
行为描述 | 每天偷鸡,被指出后改为每月偷一只 |
批评对象 | 不愿立即改正错误的人 |
道德启示 | 错误应及时纠正,不可拖延 |
五、结语
《攘鸡》虽是一则寓言故事,但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它不仅展示了孟子对社会现象的敏锐观察,也传达了儒家重视道德修养和行为规范的价值观。在现实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应以此为鉴,勇于面对自己的错误,并及时改正,才能不断进步,成为一个真正有德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