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道隋亡为此河指的是哪条河】“尽道隋亡为此河”出自唐代诗人皮日休的《汴河怀古》,诗句为:“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这句诗的意思是:人们都说隋朝灭亡是因为这条河,但直到今天,千里之外的水路仍然依赖它来通航。那么,“此河”到底指的是哪条河呢?
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中的“此河”指的是大运河。大运河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水利工程之一,全长超过2700公里,贯穿中国南北,连接了黄河、淮河、长江等多条河流。
隋炀帝杨广在位期间,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统治,下令开凿并扩建大运河。虽然大运河在当时耗费了大量人力物力,也引发了民怨,导致隋朝迅速衰亡,但从长远来看,它对中国的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因此,皮日休在诗中一方面指出隋朝因大运河而亡,另一方面也肯定了大运河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
二、表格对比
项目 | 内容 |
诗句出处 | 唐代皮日休《汴河怀古》 |
诗句原文 |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
所指之河 | 大运河 |
开凿时间 | 隋朝(公元605年) |
总长度 | 约2700公里 |
连接河流 | 黄河、淮河、长江等 |
历史作用 | 加强南北交通,促进经济文化交流 |
隋朝灭亡原因 | 民力耗尽、赋税沉重、起义频繁 |
诗人观点 | 虽然隋亡与此河有关,但其历史价值不可忽视 |
三、结语
“尽道隋亡为此河”虽带有历史评价的意味,但也反映出大运河在中国历史上的重要地位。它不仅是一条运输通道,更是中华文明发展的重要象征。通过这首诗,我们既能看到历史的复杂性,也能体会到古人对工程与社会关系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