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邑道中古诗解释】《襄邑道中》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一首七言绝句,描绘了诗人行走在襄邑(今河南睢县)途中所见的自然景色和内心感受。全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以及旅途中的闲适心境。
一、诗歌原文
> 襄邑道中
> 风光不与四时同,
> 草木无情亦自荣。
> 野径云俱黑,
> 江船火独明。
二、诗意总结
这首诗通过描写襄邑沿途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四季变化的独特观察和对自然生命力的赞美。诗中“草木无情亦自荣”一句,既写出了自然界的规律,也暗含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后两句则通过对夜色中江上灯火的描写,营造出一种静谧而温暖的氛围。
三、关键字词解释
词语 | 解释 |
襄邑 | 地名,今河南睢县 |
四时 | 春、夏、秋、冬四季 |
无情 | 没有情感,指自然界的规律 |
野径 | 野外的小路 |
云俱黑 | 夜晚天空乌云密布 |
江船火独明 | 江面上只有船只的灯火明亮 |
四、艺术特色
特点 | 内容说明 |
意境深远 | 通过自然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感和哲思 |
对比手法 | “风光不与四时同”与“草木无情亦自荣”形成对比 |
简洁凝练 | 全诗仅四句,语言精炼,意蕴丰富 |
情景交融 | 自然景色与诗人内心感受紧密结合 |
五、总结
《襄邑道中》是一首典型的山水田园诗,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细腻观察和深刻感悟。诗中虽未直接抒发个人情感,但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内心的宁静与豁达。此诗不仅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也为后人提供了理解古代文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