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大仇深是什么意思】“苦大仇深”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一个人经历了极大的苦难,并对某些人或事怀有深刻的仇恨。这个词语多用于描述底层人民在旧社会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具有较强的政治色彩和历史背景。
一、词语解释
词语 | 苦大仇深 |
拼音 | kǔ dà chóu shēn |
含义 | 形容一个人受过极大的苦难,并对压迫者怀有极深的仇恨 |
出处 | 常见于现代政治语境中,如革命文学、宣传材料等 |
用法 | 多用于描述群众的反抗情绪,强调阶级对立与斗争 |
近义词 | 久经磨难、积怨甚深、仇恨深重 |
反义词 | 幸福安乐、无忧无虑、心平气和 |
二、词语来源与背景
“苦大仇深”一词最早广泛出现在中国革命时期,尤其是在20世纪中期的文学作品和政治宣传中。它用来描绘广大劳动人民在旧社会所承受的沉重压迫,如地主剥削、官僚腐败、战乱频仍等。这些苦难使得他们对旧势力产生强烈的不满和仇恨,成为推动社会变革的重要动力。
在那个时代,“苦大仇深”不仅是对现实的描述,也是一种动员手段,用来激发民众的阶级意识和斗争精神。
三、使用场景与语境
场景 | 说明 |
革命文学 | 描写农民、工人等被压迫群体的苦难 |
政治宣传 | 强调阶级矛盾,动员群众参与斗争 |
历史回顾 | 回顾旧社会的黑暗与人民的觉醒 |
社会评论 | 分析社会不公现象时使用 |
四、注意事项
- “苦大仇深”带有明显的阶级色彩,使用时需注意语境。
- 现代语境中较少直接使用该词,更多用于历史研究或文学分析。
- 在日常交流中,可使用“饱经沧桑”“愤世嫉俗”等更中性的表达。
五、总结
“苦大仇深”是一个具有强烈历史背景和政治意味的成语,主要用来描述个体或群体因长期受压迫而产生的深刻仇恨。它不仅反映了特定历史时期的现实,也体现了当时的社会思潮和意识形态。在今天,虽然不再频繁使用,但其背后的历史意义仍值得我们关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