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简讯 > 学识问答 >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

2025-09-30 09:41:08

问题描述: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求快速支援,时间不多了!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2025-09-30 09:41:08

文言文一词多义举例20个】在文言文中,许多词语具有多种含义,这种“一词多义”的现象是学习文言文的重要难点之一。掌握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古文内容和作者意图。以下是对文言文中常见的20个一词多义词语的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进行展示。

一、总结说明

文言文中的多义词往往因语境不同而意义各异,有的词在不同语境中可以表示不同的动作、状态或关系。了解这些词语的多义性,不仅有助于提高阅读能力,也能增强对古代汉语的理解力。以下是精选的20个典型例子,涵盖动词、名词、副词等不同词类。

二、一词多义词语表(共20个)

序号 词语 第一种含义 第二种含义 第三种含义 第四种含义 示例句子
1 的(助词) 往、到(动词) 他(代词) 用于宾语前置(助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 用、拿(介词) 因为(连词) 认为(动词) 用来(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3 并且(连词) 但是(转折) 如同(比喻) 表示递进或顺承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 在(介词) 比(介词) 向(介词) 对(介词) 箬篷覆之,雕栏刻品,奇巧人曰王叔远
5 是(动词) 做(动词) 被(介词) 替、给(介词) 不为酒困
6 他的(代词) 那(指示代词) 语气词(加强语气) 也许(推测) 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7 才(副词) 就是(判断) 于是(连词) 你(代词)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8 什么(疑问代词) 为什么(疑问副词) 多么(副词) 怎么(疑问词) 何陋之有?
9 表肯定语气(助词) 表疑问语气(助词) 表感叹语气(助词) 表判断语气(助词) 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10 的(助词) 往、到(动词) 他(代词) 用于宾语前置(助词)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11 和、同(连词) 给(动词) 与(介词) 和(介词) 吾与汝毕力平险
12 用、拿(介词) 因为(连词) 认为(动词) 用来(介词) 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13 是(动词) 做(动词) 被(介词) 替、给(介词) 不为酒困
14 跟随(动词) 由、自(介词) 依从(动词) 使……跟从(使动) 从流飘荡,任意东西
15 看见(动词) 被(被动) 接见(动词) 表示被动(助词) 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16 回头看(动词) 只是(副词) 看望(动词) 顾及(动词)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17 逃跑(动词) 死亡(动词) 丢失(动词) 通“无”(副词) 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18 感谢(动词) 辞谢(动词) 道歉(动词) 谢绝(动词)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
19 举起(动词) 选拔(动词) 举荐(动词) 全部(副词) 举世无双
20 好(形容词) 擅长(动词) 好的(名词) 赞美(动词) 陈康肃公善射

三、结语

文言文中的“一词多义”现象丰富了语言的表现力,但也增加了学习难度。通过系统地积累和归纳这些多义词,并结合具体语境进行分析,能够有效提升文言文的理解能力和阅读水平。希望以上整理能为学习者提供参考和帮助。

  免责声明:本答案或内容为用户上传,不代表本网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如遇侵权请及时联系本站删除。

 
分享: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