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不利兮骓不逝】“时不利兮骓不逝”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项羽的《垓下歌》,是项羽在被刘邦围困于垓下时所吟诵的诗句。这句话表达了项羽在四面楚歌、孤立无援的绝境中,对自身命运的感慨与无奈。其中,“时不利”指的是天时不利,即形势对自己极为不利;“骓不逝”则是指他的乌骓马不再奔驰,象征着战事的失败和力量的衰竭。
这句诗不仅体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也反映了他面对失败时的悲壮情怀。它是中国古代文学中极具代表性的诗句之一,常被用来形容人在逆境中的无力感与悲情。
以下为该诗句的背景、含义及文化影响的简要总结:
项目 | 内容 |
出处 | 《史记·项羽本纪》 |
作者 | 项羽(据传) |
原文 | 时不利兮骓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 |
含义 | 天时不利,乌骓马也不再奔跑,表达了项羽在绝境中的悲凉与无奈。 |
文化意义 | 象征英雄末路、命运无常,常用于文学、影视、艺术作品中表达悲剧情感。 |
使用场景 | 诗词引用、历史讨论、人物描写等。 |
结语:
“时不利兮骓不逝”虽短,却蕴含了深厚的历史与情感。它不仅是项羽个人命运的写照,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悲壮色彩的符号。通过这句诗,我们得以窥见古代英雄在面对失败时的真实心境,以及时代洪流中个体的渺小与挣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