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夜作原文及翻译】《除夜作》是唐代诗人高适的一首五言诗,表达了诗人在除夕之夜对故乡的思念和对生活的感慨。这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具有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一、
《除夜作》通过描写除夕夜晚的孤独与思乡之情,展现了诗人身处异乡时的无奈与感伤。全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冬夜寒冷、孤灯独坐的场景,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凄凉与对家人的牵挂。诗中既有对现实生活的感叹,也有对未来的期望。
二、原文及翻译对照表
中文原文 | 翻译 |
客舍并州已十霜, | 我在并州客居已有十年之久, |
归心望断大河曲。 | 思念家乡的心意望断了大河的弯曲处。 |
惆怅不能言, | 心中充满惆怅,却无法倾诉, |
倚杖听江声。 | 只能靠着拐杖,静静地听着江水的声音。 |
三、创作背景简述
高适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之一,他的诗歌多反映边疆生活和将士情怀。但《除夜作》不同于他以往豪迈奔放的风格,而是以细腻的情感描绘了一个人在异乡过年的孤独与思乡之情。此诗写于他晚年,此时他已远离故乡,漂泊在外,因此更加强烈地感受到“除夜”这一特殊时刻的情感冲击。
四、艺术特色
1. 语言朴素自然: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语言平实,贴近生活。
2. 情感真挚动人:通过“归心望断”、“惆怅不能言”等词句,表现出诗人深沉的思乡之情。
3. 意境深远:诗中“倚杖听江声”一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略带哀愁的氛围,令人回味无穷。
五、结语
《除夜作》虽篇幅短小,却情感深厚,是一首极具代表性的思乡之作。它不仅展现了高适作为诗人的细腻情感,也反映了古代游子在除夕夜普遍的心理状态。这首诗至今仍能引起读者的共鸣,成为研究唐诗情感表达的重要作品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