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宣誓制度是哪一年建立的吗】宪法宣誓制度是中国法治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国家对宪法权威的尊重和维护。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一制度的起源与实施情况,以下将从历史背景、确立时间、主要内容等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相关信息。
一、
宪法宣誓制度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向宪法宣誓,以表达对宪法的忠诚和遵守。这一制度的设立,旨在增强国家公职人员的宪法意识,强化依法履职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宪法宣誓制度的正式确立可以追溯到2015年。在此之前,虽然一些地方和部门曾尝试开展类似的宣誓活动,但并未形成全国统一的制度。2015年7月1日,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标志着宪法宣誓制度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建立。
此后,该制度逐步完善,2018年3月11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工作人员的宪法宣誓内容和程序,使这一制度更加规范和具有法律效力。
目前,宪法宣誓已成为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就职的重要环节,涵盖各级人大、政府、法院、检察院等系统的领导和工作人员,体现了法治精神在国家治理中的重要地位。
二、宪法宣誓制度信息表
项目 | 内容 |
宪法宣誓制度含义 | 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依照法律规定向宪法宣誓,表示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权威 |
确立时间 | 2015年7月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
法律依据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及《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 |
宣誓对象 | 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选举或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国务院及其各部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任命的国家工作人员等 |
宣誓内容 | “我宣誓:忠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维护宪法权威,履行法定职责,忠于祖国,忠于人民,恪尽职守,廉洁奉公,接受人民监督,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努力奋斗!” |
实施意义 | 强化宪法权威,提升公职人员法治意识,推动全社会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 |
通过上述内容可以看出,宪法宣誓制度的建立不仅是中国法治进程中的重要一步,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体现。随着制度的不断完善,其在保障依法行政、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