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步龙行什么意思】“虎步龙行”是一个汉语成语,常用于形容人的举止气派、威风凛凛,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尊严。这个成语多用来赞美一个人的风采、气度或行为方式,带有强烈的褒义色彩。
一、成语解析
项目 | 内容 |
成语 | 虎步龙行 |
拼音 | hǔ bù lóng xíng |
出处 | 《晋书·王导传》:“虎步龙行,非人臣之相。” |
含义 | 形容人的举止气派、威风堂堂,有帝王之气。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举止不凡、气度非凡,常用于文学或正式场合。 |
近义词 | 威风凛凛、气宇轩昂、龙行虎步 |
反义词 | 畏首畏尾、卑躬屈膝、谨小慎微 |
二、成语来源与演变
“虎步龙行”最早见于《晋书·王导传》,原意是形容王导的气度不凡,有帝王之相。后来逐渐演变为一个常用的成语,用来形容人有威仪、有气场,尤其是在一些正式场合或文学作品中使用较多。
在现代汉语中,“虎步龙行”虽然不再常见,但仍然保留着其原有的褒义,适用于对人物气质、风范的高度评价。
三、使用场景举例
场景 | 使用示例 |
文学作品 | “他虽出身寒门,却有虎步龙行之姿,令人肃然起敬。” |
正式场合 | “这位领导讲话时虎步龙行,展现出极强的领导力。” |
人物描写 | “他走路时虎步龙行,仿佛天生就该站在高处。” |
四、总结
“虎步龙行”是一个充满力量感和尊贵感的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举止不凡、气度非凡,常用于赞美人的风范和气质。虽然在日常口语中使用较少,但在文学、历史或正式表达中仍具有较高的价值和意义。
通过了解这个成语的出处、含义及使用场景,可以更好地理解其文化内涵,并在适当场合加以运用,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