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毛不拔成语含义】“一毛不拔”是一个常见的汉语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非常吝啬、小气,连一根毛都不愿意拔出来。这个成语形象地表达了极度的节约甚至到了苛刻的地步,常用于批评那些在金钱或资源上过于计较、不愿付出的人。
该成语出自《汉书·东方朔传》,原意是说有人为了节省一根毛而拒绝帮助他人,后来逐渐演变为形容人极度吝啬的常用语。
一毛不拔成语含义总结
| 项目 | 内容 | 
| 成语名称 | 一毛不拔 | 
| 拼音 | yī máo bù bá | 
| 出处 | 《汉书·东方朔传》 | 
| 含义 | 形容极其吝啬,连一根毛都不愿拔出,比喻极度节俭或自私 | 
| 用法 | 多用于形容人在金钱或资源上的过度节省,带有贬义 | 
| 近义词 | 吝啬鬼、铁公鸡、一毛不拔 | 
| 反义词 | 慷慨大方、乐善好施、慷慨解囊 | 
| 使用场景 | 批评某人过于抠门、不愿分享或帮助他人时使用 | 
| 现代应用 | 常见于日常交流、文学作品及讽刺性表达中 | 
举例说明
- 例句1:他平时对朋友从不帮忙,真是个一毛不拔的人。
- 例句2:老板一毛不拔,连员工的加班费都舍不得给。
通过这些例子可以看出,“一毛不拔”不仅强调了物质上的吝啬,也隐含了道德层面的批评意味。
总之,“一毛不拔”是一个富有表现力的成语,能够生动地描绘出一个极度吝啬的形象,适用于多种语境,尤其在批评和讽刺时更为常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