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蜩是什么意思】“承蜩”是一个较为少见的词语,源自古代文献,常用于描述一种专注、细致的行为。在现代语境中,“承蜩”多被用来比喻做事认真、专心致志的态度。
一、
“承蜩”最早见于《庄子·达生》篇,原意是用竿子粘蝉,形容人做事非常专注、细致。后来引申为形容人做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的精神状态。在现代社会中,“承蜩”虽不常用,但其精神内涵仍具有现实意义,常被用来鼓励人们在工作和学习中保持专注与耐心。
二、表格形式总结
项目 | 内容 |
中文名称 | 承蜩 |
出处 | 《庄子·达生》 |
原意 | 用竿子粘蝉,形容专注、细致的行为 |
引申义 | 比喻做事专心致志、一丝不苟 |
现代用法 | 多用于文学或教育语境,强调专注力 |
文化内涵 | 体现传统对“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的追求 |
使用频率 | 较低,属文言词汇 |
相关成语 | 如“专心致志”、“心无旁骛” |
三、结语
“承蜩”虽不是日常口语中的常见词,但它承载着中华文化中对专注与坚持的重视。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中,重拾“承蜩”精神,有助于我们更好地面对挑战、提升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