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歌行的昆黄是什么意思】《长歌行》是汉乐府中的一首著名诗作,其中“昆黄”一词常被读者关注和误解。为了更清晰地理解“昆黄”的含义,本文将从字义、诗句背景及文学意义三个方面进行总结,并通过表格形式直观展示。
一、
“昆黄”出自《长歌行》中的“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其中“焜黄”即为“昆黄”,是形容草木枯黄凋零的状态。
1. 字义解析
- “昆”:本义为“同”,引申为“共同”或“一同”。在古文中,“昆”也常与“黄”连用,表示颜色混杂、暗淡。
- “黄”:指植物枯萎后变黄的颜色,象征衰老、凋零。
- 合起来,“昆黄”多用于描述植物因季节变化而枯黄、衰败的状态。
2. 诗句背景
《长歌行》通过描绘春天的生机与秋天的萧瑟,表达了时光易逝、人生短暂的哲理。诗中“昆黄”一词正是对秋日景象的描写,暗示生命由盛转衰的过程。
3. 文学意义
“昆黄”不仅是自然现象的写实,更承载了诗人对生命无常的感慨。它强化了全诗“珍惜光阴”的主题,使读者感受到时间流逝带来的无奈与警示。
二、表格展示
项目 | 内容说明 |
出处 | 《长歌行》(汉乐府) |
原文句子 |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
字义解析 | “昆”:同、共同;“黄”:枯黄、衰老。合起来指草木枯黄凋零的状态。 |
诗句背景 | 描写秋天来临,植物枯黄凋谢,表达时光易逝、生命短暂的感慨。 |
文学意义 | 强调生命的短暂与自然规律,引发对人生价值的思考。 |
常见误读 | 有人误以为“昆黄”是颜色名称或特定意象,实际是描述植物状态的词汇。 |
三、结语
“昆黄”虽仅二字,却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与情感色彩。在《长歌行》中,它不仅描绘了自然的变化,更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时间的深刻感悟。理解“昆黄”的真正含义,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把握这首古诗的思想内核与艺术魅力。